|
RSR/TAR
|
名稱
Name
|
位置
Location
|
涵蓋範圍
Coverage
|
備註
Remarks
|
航路搜索雷達
En-route surveillance radar
|
三貂角
Sandiaojiao
|
250027.46N 1220003.93E |
220NM |
|
鵝鑾鼻
Eluanbi
|
215524.65N 1205104.77E |
220NM |
|
終端區域搜索雷達
Terminal area surveillance radar
|
臺灣桃園
Taiwan Taoyuan
|
250414.6N 1211429.3E |
80NM |
|
臺灣桃園
Taiwan Taoyuan
|
250509.7N 1211335.4E |
80NM |
|
高雄
Kaohsiung
|
223445.1N 1202047.4E |
80NM |
|
松山
Songshan
|
250421.48N 1213302.55E |
80NM |
|
臺東
Taitung
|
224529.94N 1210629.42E |
60NM
80NM
|
|
臺中
Taichung
|
241533.9N 1203643.7E |
80NM |
|
花蓮
Hualien
|
240120.59N 1213743.80E |
60NM
80NM
|
|
|
|
RSR/TAR
|
名稱
Name
|
位置
Location
|
涵蓋範圍
Coverage
|
備註
Remarks
|
航路搜索雷達
En-route surveillance radar
|
三貂角
Sandiaojiao
|
250027.46N 1220003.93E |
250NM |
Mode S |
鵝鑾鼻
Eluanbi
|
215524.65N 1205104.77E |
250NM |
Mode S |
終端區域搜索雷達
Terminal area surveillance radar
|
臺灣桃園
Taiwan Taoyuan
|
250414.6N 1211429.3E |
200NM |
Mode S |
臺灣桃園
Taiwan Taoyuan
|
250509.7N 1211335.4E |
200NM |
Mode S |
高雄
Kaohsiung
|
223445.1N 1202047.4E |
200NM |
Mode S |
松山
Songshan
|
250421.48N 1213302.55E |
200NM |
Mode S |
臺東
Taitung
|
224529.94N 1210629.42E |
180NM
200NM
|
Mode S
|
臺中
Taichung
|
241533.9N 1203643.7E |
200NM |
Mode S |
馬公
Magong
|
233329.16N 1193740.28E |
250NM |
Mode S |
花蓮
Hualien
|
240120.59N 1213743.80E |
180NM
200NM
|
Mode S
|
金門
Kinmen
|
242547.33N 1182128.23E |
200NM |
Mode S |
|
|
|
|
|
|
|
|
-
雷達隔離
-
雷達引導
-
雷達監視
-
航情動態諮詢
-
雷達緊急協助
|
|
-
經雷達識別航空器間之最低之平面隔離為
-
5NM
-
終端管制區域當使用單一雷達區域時:
-
距雷達天線40NM以內之區域,雷達隔離為3NM;
-
距雷達天線40NM(含)以外之區域為5NM。
-
終端管制區域當使用多重雷達時,於指定區域內,雷達隔離為3NM。
-
在下列航空器間提供雷達隔離:
-
已雷達識別之航空器。
-
起飛之航空器與已雷達識別之航空器間,如起飛之航空器將在跑道末端1NM內被雷達識別。
-
已雷達識別之航空器與未雷達識別之航空器間,且當許可其中之一爬升/下降穿越另一航空器之高度時,需合於下列條件:
-
雷達系統性能良好,至少初級雷達目標或全數據雷達初級目標可顯示於雷達幕上,且在提供雷達隔離之空域內,且
-
未雷達識別航空器之飛航資料顯示,在提供隔離之空域內預期有良好之初級雷達/全數據雷達初級目標迴波顯示,且
-
在提供雷達隔離之空域,距離雷達幕邊緣應不小於下列NM數:
-
10NM。
-
單一雷達區距雷達天線小於40NM-6NM。
-
單一雷達區距雷達天線40NM或以外-10NM,且
-
已雷達識別之航空器與所有觀察到的初級雷達,全數據雷達初級目標及次級雷達目標間,應保持雷達隔離直至與未雷達識別航空器間建立非雷達隔離為止,且
-
當航空器間航向相近時,於頒發爬升/下降許可前,應引導已雷達識別之航空器與未雷達識別航空器之航線保持足夠之距離,以避免目標重疊。
|
|
-
與國際民航組織雷達識別程序相同,請參閱本區飛航管理程序。
-
一般程序:
-
航空器經雷達識別後,管制員應儘快告知駕駛員,如有需要,得將觀測之位置告之,如駕駛員對觀測位置報告不同意時,須立即告知航管單位。
-
除非航管單位另有指示,接受管制之航空器應免去位置報告,當雷達服務結束或失效時,再恢復正常之位置報告。
-
如情況需要,得實施雷達引導。
-
除航管單位另有指示外,駕駛員於接獲轉彎指示後,應立即轉彎。
-
對於雷達交接之航空器,航管單位會藉由告知航空器位置、改變電碼或用「IDENT」、「STANDBY」等,作位置確認。
|
|
電碼
CODE
|
用途
USE
|
26xx/62xx(40-77)
|
國際線離場航機
International departure
|
43xx/44xx /45xx/46xx
|
自臺灣桃園、臺北/松山、臺中/清泉崗、馬祖/南竿、馬祖/北竿機場及新竹軍用機場離場航機
Domestic departure from RCTP, RCSS, RCMQ, RCMT, RCFG or RCPO aerodromes
|
20xx/21xx
|
自金門、澎湖、七美或望安機場離場航機
Domestic departure from RCBS, RCQC, RCCM or RCWA aerodromes
|
10xx/11xx
|
自嘉義、高雄、臺南、恆春、屏北、屏南、岡山、太平或東沙機場離場航機
Domestic departure from RCKU, RCKH, RCNN, RCKW, RCSQ, RCDC, RCAY, RCSP or RCLM aerodromes
|
03xx/15xx
|
自花蓮、佳山、豐年、志航、蘭嶼或綠島機場離場航機
Domestic departure from RCYU, RCCS, RCFN, RCQS, RCLY or RCGI aerodromes
|
06xx
|
FL200(含)以下之目視飛航
VFR flight below FL 200 (inclusive)
|
7500
|
劫機訊號
Hijack
|
7600
|
無線電失效
Radio failure
|
7700
|
緊急情況
Emergency code
|
|
|
雷達附加服務係飛航資料及氣象諮詢等服務,乃管制員在其主要職責,提供雷達隔離以外之次要服務,管制員並無絕對履行之義務。雷達附加服務之提供與否,完全視管制員之工作量而定。
-
不明航空器之飛航資料應包括下列各項:
-
該航空器之方位,以時針位置表示之。
-
與該航空器間之距離均以NM表示之。
-
該不明航空器之航向。
-
接受飛航動態諮詢服務之航空器,其與不明航機間之隔離,得依駕駛員之請求,給與雷達引導之服務。
|
|
-
本程序適用於在航管雷達引導下,於儀器天氣情況遭遇雙向無線電失效之儀器飛航航空器。
-
除儀器進場程序業頒有無線電失效程序,駕駛員需按該程序實施外,駕駛員得依飛航規則及本作業程序之相關規定辦理。
-
航空器因無線電通信失效,應採取下列措施:
-
在提供雷達服務之管制空域,保持最後指定之空速,並保持最後指定之高度或最低之飛航高度取其較高者,取下列時間最遲者,經7分鐘後,再依據填報之飛航計畫調整高度及空速:
-
達最後指定高度或最低飛航高度之時間。
-
雷達代碼置於7600 之時間。
-
航空器通過強制報告點無法做位置報告之時間。
-
如經雷達引導或經航管許可區域航行偏航飛行且未頒發特定限制時,最遲應於下一顯著航點前重新加入飛航計畫所填之航路,並應考量適合之最低飛航高度。
-
依現行飛航計畫繼續飛航至目的地機場適當之助航設施或定位點上空等待。直到符合d.項之規定時開始下降高度。
-
依c.項規定,儘可能按最後接獲並領知之預計進場時間離開助航設施或定位點開始下降。如事先未接獲預計進場時間,則儘可能按現行飛航計畫之預計到達時間開始下降。
-
依特定之助航設施或定位點完成儀器進場程序。
-
儘可能在現行飛航計畫之預計到達時間或最後領知之預計進場時間後,以較遲者為準,30分鐘內降落。
|